旺報【記者林琮盛/專題報導】
對大陸人而言,「民國」是一股既疏離又親切的情懷。疏離的是,民國作為「歷史」,年代久遠,且因朦朧,許多人和事都蒙上一層神祕面紗;親切的是,近在咫尺的台灣,民國作為「事實」,完整傳承中國悠久文明的底蘊和自由民主,令陸人深省。
這種矛盾又糾葛的情結,與08年後國民黨重新執政一同碰撞出的火花,讓大陸的「民國熱」宛如星火燎原,在市井百姓間蔓延開來。
辛亥風潮 席捲書市
大陸的書市最能體現「民國百年熱潮」的情緒。在今年民國題材圖書中,關於「辛亥革命」的題目宛如過江之鯽。
如張鳴作品《辛亥:搖晃的中國》,何香凝、沈鈞儒、馬敘倫、李烈鈞、張奚若、熊克武等辛亥革命見證者講述親身經歷的《親歷辛亥革命》。
另外,還有《辛亥風雲:革命不是鬧著玩的》、《反復:再造共和的艱辛》、《西北辛亥革命事略》、《孫中山與中國革命》,到近期出版的《中華民國史》等,都從不同視角對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,作了全景式的解讀。凸顯出,大陸的「民國熱」其隱含的情緒是多元交融,而非鐵板一塊。
首先,「民國熱」是一種「懷舊及愛國主義教育」。10年來,大陸官方對於描述民國時期的戲劇採取開放的態度,諸如《走向共和》、《人間正道是滄桑》、《民國往事》、《中國遠征軍》,到近期熱播的《遠去的飛鷹》和電影《辛亥革命》等等,都在灌輸一股民國時期,有志青年的熱血激昂之情。
在官方的「正確史觀」下,透過懷舊戲劇,激起大陸民眾民族存亡的危機感,強化「中華民族復興」的凝聚力。
舉孫中山 避中華民國
中共也透過「政協」的統戰系統,舉辦一系列「辛亥百年紀念」活動,尋求「促進統一,凝聚兩岸人心」的目的。但官方又小心翼翼,不觸及「中華民國」的政治敏感神經,改以高舉「孫中山」旗幟,避免引發過多的政治聯想和民眾的相互比較。
「民國熱」也被視為一種「教育典範」。今年,大陸的民國小學生語文課本和讀物的出版,就把「民國熱」推向一個高潮。諸如鄧康延主編的《老課本,新閱讀》最先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;中國青年出版社、北京大學出版社、中華書局、海豚出版社也紛紛跟進推出民國語文課本。
海豚出版社社長俞曉群告訴《新京報》,民國熱和民國語文熱有其歷史原因。主因是,民眾對60年來中國文化現實的反思,並關注到大陸對於民國時期的文化認識不足。
現在任職於某出版社的詩人西渡也說,民國的教材在語言上更考究。文章更儒雅從容。「大陸現在使用的語言有點急速,表達很直接。民國的時候文言和白話並存,教材編者的文學修養很高。他們在推廣白話的時候沒有像我們這麼白。大陸現在的白話沒有那種含蓄的內蘊。」
被轉化為「借古諷今」
再者,「民國熱」更被轉化為一種「借古諷今」。兩岸逐步開放交流後,許多大陸民眾在台灣親身體驗到「中華民國」所傳承的中國文化及自由民主思潮。這些「建國精神」,正是民國初年眾多有志之士追求的目標。
如今,透過網路力量,「民國熱」已滲透到社會基層;還有讀者在網路組織研讀會,討論民國、遙想台灣,藉此諷刺中共的威權政體,「中華民國並沒有滅亡,看看台灣是什麼?」
長期研究民國史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認為,大陸的「民國熱」之所以沸騰,其中一部分,正根基於社會對中共統治的不滿情緒。他說:「這股熱潮透露大陸民眾對民主的追求及呼喚。台灣延續民國的生命,而台灣的生活令大陸民眾嚮往。」
最後,「民國熱」也是一種「學術研究」。近年來,大陸學術界對「民國史」的研究能量正處於突飛猛進階段。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日前出版的《中華民國史》就是一例。其投入了200多位專家人力,聚積龐大資源,極盡可能地完整呈現「中華民國在大陸」的38年歲月。無形中,也讓大陸學術界獲得更多的民國史發言權。
學術熱 領先政治禁忌
然而,中共官方定調,「中華民國」已於1949年9月30日成為「歷史」。作為「歷史」,大陸學者研究的是1949年之前的事蹟。涉及1949年之後的發展,屬於「政治問題」,而非「歷史問題」。
因此,無論在學術界的「民國熱」多麼地「思想解放、自由奔放」,只要中共官方的「政治史觀」和「政治正確」仍定於一尊,學術圈的「民國熱」仍快步地跑在政治禁地之前。
熱門關鍵字: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, gucci,
留言列表